投资人考虑的问题是某项目的可控性,但是世事无常,事情往往不按我们的意愿或计划发展,很多投资人都将这样言论或者缓慢的增长视作危险信号之一。 如果你的界面过于混乱,信息过多,用户就较难理解了。 第一口锅:创业者“生而改变” 在经历被标签化之前,创业者们还经历了一波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。
2016年以来,影视资产估值大幅下跌,很多“赌上市”的影视投资人亦陷入尴尬境地。 还有一些“惜败”的案例,评委的点评也十分精彩,尽管文章很长了,还是分享给大家: 案例:星巴克“用星说”: 蒋美兰:造就高度Action(O2O、业绩、平台关注、话题)且能保有品牌Branding的形象这次尝试很成功,冰锐当年销量超过3000万瓶,深受年轻消费者追捧。
因为在采取饥饿营销时,消费者会转移到其他竞争者那里去。 二、投资“性价比”高的核心项目 在影视项目选择时,可重点选择“性价比”相对较高的内容
事实上,从2015年开始,关于HTC裁员、卖厂的传闻已是不断,只是没有想到,它会以这样的方式收场。看到结果的时候,读懂君是震惊的。